乐动网页版2022年宣传思想工作重点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相关综合部门、各二级学院(部)组织召开座谈会、理论研讨会,组建宣讲团开展全覆盖、多层次宣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系列主题活动;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3.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认真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工作;举办云南省高校百场形势政策报告会,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云岭师生说”理论宣讲比赛。
4.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作用和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作用,把党史学习作为常态化内容纳入其中;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主渠道,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5.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总结推广“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推进院(部)“三全育人”典型案例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开展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用好网络新媒体,统筹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贯彻落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等学习任务,邀请专家上讲台,打造思政“大品牌”;按照省委教育工委要求,遴选推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培育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周末理论大讲堂”工作。
6.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思政课一省一策“手拉手”共建计划,贯彻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用好教育部印发的思政课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教学建议;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落实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7.配齐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进一步配优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按照省委教育工委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一批”制度,全面落实思政课教师专项经费、生均专项经费足额配备。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组织申报高校思政课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和优秀青年教师团队项目;积极参加省委教育工委举办的其他活动。
8.紧扣中心任务聚力聚势做好宣传工作。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召开、常态化疫情防控、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等重大主题、重要活动和教育领域重要工作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积极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使用,加强学校传播能力建设。
9.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强化宣传引导。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管好用好官方新媒体,引导师生用好自媒体,提高师生依法用网、文明用网素养,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的通知》;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舆情交办处置机制,强化舆情监测分析研判,提高舆情应对处置水平,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10.讲好机电教育故事营造良好氛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把宣传工作纳入学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中,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努力构建教育大宣传格局;持续做好张桂梅、朱有勇等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工作;落实“坚守初心 点亮云岭”典型宣传;挖据传承红色资源、工匠精神,讲好机电故事。
1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校地、校内统筹联动,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台账式督促落实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
12.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云南省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若干措施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构建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云南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中每三年开展一届云南省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要求,全力推进学校文明校园复评工作;持续推进落实省委教育工委安排的相关工作。
13.抓实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载体。推动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工匠大师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按照省委教育工委要求,组织开展“爱我国防”大学生演讲大赛;组织“三下乡”等系列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强国·学习达人”学习竞赛;持续开展高校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
14.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确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持续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强化各族师生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机电”力量。
党委宣传部
2022年6月12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